發表文章

目前顯示的是 3月, 2019的文章

中共的「統戰」戰略

本文節錄自《史明回憶錄——第十五章 中國共產黨的「台灣侵略政策」》 現已廣為人知的名言:「 槍桿子底下出政權 」,是出於毛澤東語錄。從中國現代史(尤其是中國共產黨發展史),可以準確察覺到中共強權的本質及政策,真是由「槍桿子」所決定。中國共產黨無論是其內部鬥爭,或對外部出擊,其決策運籌都離不開以槍桿子作為主導。因此,為了剖析中共極權政府對侵犯台灣問題的基本政策,必須掌握其武力之實際狀況。 雖然是這樣,但在中共決策之中,「黨的領導」、「軍隊」及「統戰」,是其革命勝利與拿下天下的三大法寶,其中統戰是以軍事為背景。現在,中共極權又想運用統戰伎倆來「統一台灣成為中國的一部分」。其統戰手段千變萬化、高深莫測,其終極目標,是在籠絡及擊敗「台灣及其革命的台灣民族主義」,完成其侵佔台灣的原來目的。因此,台灣大眾以及各階層台灣人,對中共的「統戰台灣」,都得有正確且仔細地認識才可。同時,對其「統戰」策略,應避免被誤導於「情緒化」、「盲目化」或「個人自私化」的陷阱,而流於錯誤的判斷。 中共對台統戰,自1974年2月舉行「二二八座談會」(主持人傅作義)開始。1978年2月又在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」上,呼籲全國軍民準備「解放台灣」,1978年3月5日所通過的「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」,亦提及「一定解放台灣」。這個時期,中共主要是向中國國內人民宣傳「台灣是自古以來就屬中國領土」(事實上,歷來絕大多數的中國老百姓並不認識台灣,例如1948年我在華北時,當地的老百姓就以為台灣「在朝鮮北面」,台灣人是「日本人」)。 然而,自從1979年初,中美建交前後,中共「統戰」的目的與手段,就開始根本上的變化。中共即把1979年以後的統戰時期,規定為「 新時期 」。即在1978年12月「共黨十一屆三中全會」時,具體決定「和平統一台灣」的新政策。繼之,1979年元旦,發表「告台灣同胞書」,主張「三通」(通郵、通商、通航),並從1980年起,停辦過去每年舉行的「二二八座談會」。所「新時期」,就是一再強調「台灣是中國領土不可侵犯的一部分」、「統一台灣是台灣同胞普遍的願望,也是全中國人民的神聖使命」。中共黨中央「統戰部」(部長烏蘭夫),於1979年夏,在北京召開「全國統戰會議」(參加者黨員270人,會期20天),在會中,黨中央聲明:現階段統戰稱為「革命的愛國統一戰線」,主要任務是「四化、統一」,並決定「統戰...

228大屠殺記實——史明

1945年日本戰敗投降,聯合國太平洋方面軍總司令麥克阿瑟發出「委託命令」,命蔣介石解除在台日軍武裝,蔣家國民黨集團卻藉此佔領台灣為其殖民地,乃接收日本留下的「殖民統治體制」並自中國搬來封建腐敗的「官僚體制」及法西斯「特務體制」而派來中國軍閥、特務、官僚、黨棍及買辦台灣人,一開始就無惡不做,並行劫掠強奪之能事,即: 劫掠日人與台灣人所有大小財物為己有,而引起台灣人的社會公憤。 引進中國軍閥法西斯官僚機構,而殖民地的、法西斯的、封建的壓迫剝削台灣,引起台灣人政治上的忿怒。 新外來統治者,當初就大肆亂發紙幣,藉以掠奪米、煤炭、鹽、糖等台灣人日常所需物質而運回中國大陸,招來史上空前的經濟恐慌、物質缺乏、米荒迭起、物價猛漲、失業破產等生靈塗炭,引起台灣人在經濟上的憤懣。 封建、落伍、反動的蔣家國民黨籍團,卻以征服者自居,反而謾罵台灣人為亡國奴、殖民地奴隸,致台灣人燃起民族仇恨。 民間普遍流傳:「台灣光復,歡天喜地;貪官污吏,花天酒地;特務蠻橫,無天無地;百姓痛苦,烏天暗地」 如上的忿怒與仇恨,瀰漫於台灣整個社會,並填滿每個台灣人心胸,遂於1947年2月27日爆發「228大革命」的大眾起義大抗暴。 台灣大眾,即以蔣家專賣局警官污吏擊傷女媼,擊斃過路人陳文溪為導火線,激起台北民憤,自然發生大抗暴。次日,又在長官公署廣場示威遊行要求懲兇的台灣大眾,竟遭擊斃數人,並到處遭捕殺,由此燃起抗暴起義的怒火,並燎原全島,自3月1日至7日,台灣各地幾乎全歸台灣大眾武裝所控制。 老奸軍閥陳儀,為了施以緩兵之計,一面假裝協調談和,一面實為鎮壓「奸匪暴徒」,暗向南京請兵求援。 3月1-2日 台灣民眾蜂起,起義的火炬燎燒全島,憤怒的民眾結隊行動,一面敲鑼打鼓,一面高喊:「不出來報仇的不是番薯仔」,市內商店關門罷市、工廠罷工、學校罷課,家家關門閉戶,近郊交通開始斷絕。公賣局、台北車站的民眾與武裝憲警正面起衝突,在機關槍的亂射下死傷者不可計數,警察攜帶武器四處逃竄,警察局到處被台灣民眾放火搗毀。同時民眾湧進台北公園裡的「台灣廣播電台」,向台灣全島播音報告台北慘案,號召全民起來抗戰。 陳儀驚慌宣布「戒嚴令」,中國國民黨黨魁蔣介石接報後,隨即在南京廣播,自欺欺人的歸咎於台灣大眾云:「此次兵變,不過是受日軍訓練台灣人,為共黨所煽惑,圖投機取巧⋯⋯」,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