生活不便又如何

在生活繁忙之下
又製造了不該製造的垃圾
看著滿滿的垃圾筒及回收筒
還有塑膠袋收集籃中滿滿的束球

深呼氣

不應該再繼續下去

生活開始不便吧!

一、用餐
台灣套房總是無法烹調,強迫外食;而外食時,盡量選擇內用,並挑選使用可重複利用餐具之餐廳。仔細挑選後,步入餐廳,若有提供免費的紅/麥茶,但是卻使用免洗杯供客人使用,真是令人扼息。

外出用餐時,帶著一袋:筷子湯匙、便當盒、杯子。
隨時記錄,使用免洗餐具之餐廳,盡量減少前往。


二、購物
日本傳來的不可推崇之風氣:多重包裝。雖然美麗精巧包裝加強商品吸引性,但卻無形中製造許多不必要之垃圾。盡量挑選大包裝、散裝,並帶著自己的容器去承裝;反正原本那些包裝袋,回家之後就立即會掉入垃圾筒之中。

購物時,帶著:購物袋、幾個用過的塑膠袋、保鮮盒。
菜市場是購物的好去處,散裝集中地,生鮮,又可聊天。

近年來歐洲開始推行低哩程食物,減少食物運送的碳排放,請盡量選擇當地當季生產的食物。選擇當季蔬果,可以保證是最新鮮又價格實惠;選擇當地蔬果,可以避免因運送距離而損傷。

最近在全聯發現柳營鮮乳的工廠在新市區,就在居住地的隔壁區,非常開心可以買到里程低於十公里的牛奶。其一公升包裝為利樂包紙盒,無塑膠瓶口,值得嘉許。


三、飲料
嘴裡含著吸管喝飲料是台灣人的第二生命;一日無飲料,如度年之難受。吸管當初的設計理念相當助人,躺在病床上無法起身之患者,可輕鬆飲用液體。然而,吸管因衛生及材質問題,使用過後即是垃圾。

經過飲料店時,帶著自己的環保水壺向店員點單,還可以獲得獎勵折扣,如果是選購無配料茶飲,根本不需使用到吸管。

平時外出也盡量減少購買瓶裝飲料,除了寶特瓶的製作耗能過多及回收成效不大,貼心的便利店店員也總是會將吸管送入手中,下意識就會吸吮呀!

有些非得使用吸管才能方便飲用的飲料,就改成非塑吸管吧!我自己是使用不鏽鋼吸管,價格便宜又耐用,使用壽命相對較長。市面上還有玻璃吸管、竹吸管、矽膠吸管、紙吸管、義大利麵吸管,各式各樣,自己喜歡最重要,因為這樣你才會記得不要使用隨拋式的塑膠吸管。



番茄泥罐,大小剛好可以買大杯飲品,果汁裝在玻璃瓶內也不用擔心會溶解物質。







四、消費
真的需要這個東西嗎?家裡沒有可替代使用的物品嗎?親友間是否有可相互交換之物品呢?
消費時,再三思考,我真的需要嗎?

五、走路
又不是真的far away,走路時還可以用不一般的交通速度觀察身邊,生活就這麼體驗來的。



留言

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

誰沒有過去─金城武在音樂界的日子

咖啡牛奶失控亂評比 coffee milk insanity

我的口袋英搖團

20140627張志軍訪問台灣小林村

真的在撕裂族群嗎

一些書 reading list

【為高雄打氣,手寫一紙來送暖】

無根的蘭花