總是要回憶一下
高中及大學時期,主要是陳水扁執政時期,當初台灣的風氣漸漸走向一國兩制前進,總統的立場總是「台灣是台灣、中國是中國」。那時,我感覺台灣應該可以慢慢的走向獨立國家之路,與中國完全切割,這是一條不遠路。出社會後,忙於工作,其實每天只是渴望脫離工作後的生活,並沒有餘力關心政壇發展及台灣未來走向。日子茫茫然的過下去,逐漸地被台灣工作環境消磨殆盡,找不到一個出口或立足點來證明自己,總覺得每天是掐頸度日,逼得自己逃至澳洲喘息。
第一次被越南小姑娘詢問台灣與中國的不同,腦筋其實一片空白。但從小我就認為中國與台灣並不相同,國民黨一直提起的反攻大陸,在1996年飛彈威脅後,我確定了國民黨毫無反擊之力,他們總是提起的兩岸統一只是空話,或是老榮民心中的夢而已。我告訴了越南小姑娘「我們只是擁有相同的語言,其他的文化等等完全不同」,當下她也許懂了,像是澳洲與紐西蘭,兩國之政府系統、建設、教育制度等非常相似,但確實是兩個不同的國家。
逃離的一年,遇見各國各地人士,澳洲當地、南韓、香港、馬來西亞(華人及馬來人)、越南、尼泊爾、中國、中東、柬埔寨、緬甸、法國、日本、西班牙、紐西蘭、義大利、泰國、希臘等。在旅行的途中所遇見的人,大部分都是親切和靄;但工作上,彼此競爭,柿子總是要挑軟的吃。台灣人在工作上的敬業配合讓老闆們笑呵呵,在同事間卻是恨得牙養養,巴不得把我們壓在最底,爬不起身。認真工作之外,也是要應付這些心機戰,收工後的心靈仍是暗潮洶湧。
中國人遇見台灣人總是很開心,我也不懂他們的開心之處,但他們總是說「我們都是同文同種,大家都是中國人」,聽見時總是得要抑制自己的眼球肌,不讓自己的虹膜向上翻太多。中國扭曲的共產制度讓中國人習慣了工作不要太努力,能打混時一定不要工作,中國老闆自己都坦承不喜歡使用中國員工。
2013年6月,身處澳洲,在PTT看見了馬英九在一場記者會中提到「兩岸關係不是國際關係」。當下呆然若雞,在無所依靠漂流的國外土地上,感受到被政府狠狠賞巴掌的痛楚,腦中浮現不願承認的念頭「國民黨在往中共靠攏並要出賣台灣」。過沒幾天,又看見台灣與中國簽署兩岸服務貿易協定,我心想「我之後要回去的台灣,還是我的台灣嗎?」。
回國之後的種種,洪仲丘、九月政爭、無法運作的核四仍興建、服貿及自經區強行闖關等,再再提醒國民黨正一步步要將台灣呈上中國,以搏取他們幻想中更多的權和利。生活變成了將電視頻道鎖定在各大新聞台,網路新聞點開後直接選取從前總是忽略的政治方塊,工作後的空閒時間趕往社會議題講座。
在2012年到台北探視朋友後,直到2014年2月,為了面試,我才抑著躁踏進台北城。下了客運,走出轉運站,身旁簇擁的人潮、灰壓壓的高樓、濛沉沉的天空,抵著我的喉頭讓我心驚受怕。趕完兩場面試,與朋友稍作會面,我當天立刻遠離台北。我發現自己無法容納台北這座城市帶來的壓力,並且感到恐慌。318學運爆發,沒有任何的猶豫,踏入了我視為惡魔的台北,並且兩個月裡進出五次。
第一次被越南小姑娘詢問台灣與中國的不同,腦筋其實一片空白。但從小我就認為中國與台灣並不相同,國民黨一直提起的反攻大陸,在1996年飛彈威脅後,我確定了國民黨毫無反擊之力,他們總是提起的兩岸統一只是空話,或是老榮民心中的夢而已。我告訴了越南小姑娘「我們只是擁有相同的語言,其他的文化等等完全不同」,當下她也許懂了,像是澳洲與紐西蘭,兩國之政府系統、建設、教育制度等非常相似,但確實是兩個不同的國家。
逃離的一年,遇見各國各地人士,澳洲當地、南韓、香港、馬來西亞(華人及馬來人)、越南、尼泊爾、中國、中東、柬埔寨、緬甸、法國、日本、西班牙、紐西蘭、義大利、泰國、希臘等。在旅行的途中所遇見的人,大部分都是親切和靄;但工作上,彼此競爭,柿子總是要挑軟的吃。台灣人在工作上的敬業配合讓老闆們笑呵呵,在同事間卻是恨得牙養養,巴不得把我們壓在最底,爬不起身。認真工作之外,也是要應付這些心機戰,收工後的心靈仍是暗潮洶湧。
中國人遇見台灣人總是很開心,我也不懂他們的開心之處,但他們總是說「我們都是同文同種,大家都是中國人」,聽見時總是得要抑制自己的眼球肌,不讓自己的虹膜向上翻太多。中國扭曲的共產制度讓中國人習慣了工作不要太努力,能打混時一定不要工作,中國老闆自己都坦承不喜歡使用中國員工。
2013年6月,身處澳洲,在PTT看見了馬英九在一場記者會中提到「兩岸關係不是國際關係」。當下呆然若雞,在無所依靠漂流的國外土地上,感受到被政府狠狠賞巴掌的痛楚,腦中浮現不願承認的念頭「國民黨在往中共靠攏並要出賣台灣」。過沒幾天,又看見台灣與中國簽署兩岸服務貿易協定,我心想「我之後要回去的台灣,還是我的台灣嗎?」。
回國之後的種種,洪仲丘、九月政爭、無法運作的核四仍興建、服貿及自經區強行闖關等,再再提醒國民黨正一步步要將台灣呈上中國,以搏取他們幻想中更多的權和利。生活變成了將電視頻道鎖定在各大新聞台,網路新聞點開後直接選取從前總是忽略的政治方塊,工作後的空閒時間趕往社會議題講座。
在2012年到台北探視朋友後,直到2014年2月,為了面試,我才抑著躁踏進台北城。下了客運,走出轉運站,身旁簇擁的人潮、灰壓壓的高樓、濛沉沉的天空,抵著我的喉頭讓我心驚受怕。趕完兩場面試,與朋友稍作會面,我當天立刻遠離台北。我發現自己無法容納台北這座城市帶來的壓力,並且感到恐慌。318學運爆發,沒有任何的猶豫,踏入了我視為惡魔的台北,並且兩個月裡進出五次。
留言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