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共的「統戰」戰略
本文節錄自《史明回憶錄——第十五章 中國共產黨的「台灣侵略政策」》 現已廣為人知的名言:「 槍桿子底下出政權 」,是出於毛澤東語錄。從中國現代史(尤其是中國共產黨發展史),可以準確察覺到中共強權的本質及政策,真是由「槍桿子」所決定。中國共產黨無論是其內部鬥爭,或對外部出擊,其決策運籌都離不開以槍桿子作為主導。因此,為了剖析中共極權政府對侵犯台灣問題的基本政策,必須掌握其武力之實際狀況。 雖然是這樣,但在中共決策之中,「黨的領導」、「軍隊」及「統戰」,是其革命勝利與拿下天下的三大法寶,其中統戰是以軍事為背景。現在,中共極權又想運用統戰伎倆來「統一台灣成為中國的一部分」。其統戰手段千變萬化、高深莫測,其終極目標,是在籠絡及擊敗「台灣及其革命的台灣民族主義」,完成其侵佔台灣的原來目的。因此,台灣大眾以及各階層台灣人,對中共的「統戰台灣」,都得有正確且仔細地認識才可。同時,對其「統戰」策略,應避免被誤導於「情緒化」、「盲目化」或「個人自私化」的陷阱,而流於錯誤的判斷。 中共對台統戰,自1974年2月舉行「二二八座談會」(主持人傅作義)開始。1978年2月又在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」上,呼籲全國軍民準備「解放台灣」,1978年3月5日所通過的「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」,亦提及「一定解放台灣」。這個時期,中共主要是向中國國內人民宣傳「台灣是自古以來就屬中國領土」(事實上,歷來絕大多數的中國老百姓並不認識台灣,例如1948年我在華北時,當地的老百姓就以為台灣「在朝鮮北面」,台灣人是「日本人」)。 然而,自從1979年初,中美建交前後,中共「統戰」的目的與手段,就開始根本上的變化。中共即把1979年以後的統戰時期,規定為「 新時期 」。即在1978年12月「共黨十一屆三中全會」時,具體決定「和平統一台灣」的新政策。繼之,1979年元旦,發表「告台灣同胞書」,主張「三通」(通郵、通商、通航),並從1980年起,停辦過去每年舉行的「二二八座談會」。所「新時期」,就是一再強調「台灣是中國領土不可侵犯的一部分」、「統一台灣是台灣同胞普遍的願望,也是全中國人民的神聖使命」。中共黨中央「統戰部」(部長烏蘭夫),於1979年夏,在北京召開「全國統戰會議」(參加者黨員270人,會期20天),在會中,黨中央聲明:現階段統戰稱為「革命的愛國統一戰線」,主要任務是「四化、統一」,並決定「統戰...